
資料:山口雅也《活屍之死》(皇冠)
撰寫:純育/venyoung
在新英格蘭的鄉村,不斷發生死者復活的事件。
這些復活的死者的共通點,就是不畏毒、沒有痛覺、不吃食物,
看起來跟活人無異,但身上卻有屍斑,
在屍體腐敗之前,他們就已經做了防腐處理,血液已經替換過。
在此地的墓碑村經營「微笑墓園」的巴利科恩一家,正上演著復活事件。
家族成員之一的孫子葛林,打扮成龐克族模樣,
駕著粉紅色靈車回到故鄉見祖父最後一面。
在討論祖父後事的茶會結束時,獨自一人在房裡喝牛奶、吃巧克力的葛林,
沒想到也因此中毒死亡,然後復活!
那麼故事後來是怎麼樣的發展呢?嘿嘿~
看完內容簡介,心中冒出來的疑問是:
「這是推理小說嗎?怎麼那麼像鬼故事中的僵屍復活設定?」
而在進行閱讀後,我開始發現它有趣以及引人深思的地方。
從書名《活屍之死》就可以發現它弔詭的地方,
若是依照內容簡介,為什麼不是《死屍之活》呢?
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要傳達的:
這本小說注重的點,並不專指復活的死屍,而是包括宛如已經死去的活人。
從它分成第一部「雖生猶死」、第二部「雖死猶生」來看,
簡單的分析,故事走向是從葛林的生與死的狀態來寫,
而作者對於葛林的設定,我覺得真的很棒。
作者並不是特地花篇幅來描寫葛林對於死亡的了解與感受,
他讓葛林本身一直在思考「死亡」這個問題。
從幼時雙親死亡、成年前外婆過世、一直到自己成為龐克族,
吸食毒品讓自己得到瀕臨死亡的經驗,甚至到最後祖父叫他回來,
他又發現自己的家族經營的是喪葬業,多麼巧妙的設定!
(打到這裡好累喔,嘖,所謂很愛這本書但又說不出它的好,應該就是我現在這種情形。)
我想第一次看《活屍之死》,與之後再翻閱,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尤其是當自己有點社會經驗後。
除了有關「死亡」的話題,在每一章的開頭,作者都會引某一本書裡的一段話,
所產生的互文性是很大的,
尤其在我看到熟悉的作者和書名後,所能融入的情境也就更快。
作者山口雅也是日本人,但故事發生在美國東北,我很佩服作者這一點,
所描繪的美麗景物,我想作者也很適合寫旅遊書(打趣)。
還有啊,若是整本書一直在扯死不死的問題,讀者也是會感到疲乏的嘛,
所以作者在美國與日本之間,開了一點點小玩笑,無傷大雅具詼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