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編《倒帶謀殺》(要有光)

出版日期:2013年7月BOD一版

撰寫:kingdom / 余小芳

第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共有四篇作品入圍決選,《倒帶謀殺》除了收錄上述 作品以外,還兼含會長冷言的代序及準決選評審會議內容。

和一般讀者不同,評審考量該作品是否能晉級到下一階段前,必須細讀作品,並把作品的優、缺點逐一拿出來檢視,而這樣的討論就收錄於書末,要是沒多加思考和沉澱便很容易被評審意見牽著走──如我本人,但也可以順便抓一下評審是否有誤讀(?)言下之意是評審們將小說內文看得很細,提出的缺點不少於優點,甚至有交叉討論,很容易讓人降低對作品的評價,不過打逐字稿的人員也非常辛苦。為此,我個人比較喜歡像去年那樣由專人撰寫單篇作品解說的方式。

以下分述各篇心得,不過多少會提及核心劇情或謎底,請斟酌閱讀:


吳柏翰〈惡意火〉──

本篇描寫的是消防隊員之間因彼此的恩怨而衍生出來的死亡案件,也是內部人員所為的惡意情事。

由於內容背景有消防員職場的相關描述,推測作者若不是相關背景出身,便是有大量做過功課,只是我的疑惑也如同準決選評審的質疑一樣:就算要塑造「菜蟲吃菜菜腳死」的結果,也不應該讓死者亡於自己的專業常識之下啊,因此這邊是違背專業知識而造成的不合理。只是以推理小說的角度來談,詭計確實滿新奇有趣的,雖然不炫麗,但挺獨樹一格。

再來是文章結構,犯罪者的自白沒有讓人淚灑現場的效果,反而會打亂小說本有的步調和節奏。小說中試圖解決現在的火災死亡案件,以及過去的學生時代情書事件,只是比重拿捏和情節插入點還是顯得很突兀。

整體來說,穿插的小愛情故事很清新,火災謎底及情書謎底都很有趣,前者奇特,後者純真;建議作者調整內文架構或刪減部分內容,人物對話和稱謂也需要更動,藉以提高閱讀的流暢度。

然後我真的很在乎「什麼」都打成「甚麼」……


燼霖〈三分之一的殺人〉──

這篇是德高望重的學術界大老竊取且發表無名小卒研究生的論文索引發的殺機,因此在動機塑造上,可說是非常精彩,溢出來的殺意簡直破表到無人能敵,讓人簡直誤以為這就是作者本尊現身說法,不過簡介裡的寫作年紀是大四,那這樣的恨意揣摩也真是鞭辟入裡了。

文字的流暢性極高,可讓人毫不停滯地翻閱是其優點,美中不足之處是篇名明顯揭示謎底,破壞小說的懸念,而結尾太過倉促,會有「啊?沒了嗎?」的疑惑,若能有所補充或加長則更佳。

至於詭計的實施仰賴得靠點天時地利人和,不管是眼藥水、刺殺或踢屁股等巧合的集合,就算機率再低,我也不在乎。比較可惜的是警方簡直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不然好歹也來個死纏爛打,展現一下警察也非省油的燈的橋段,只是不知道這樣是否會破壞小說的順暢。


余峯〈末日的笑靨〉──

這篇前後總共閱讀三次,目的是確定它在我心中游移不定的位置。

前年〈北一女制服的祕密〉讓我讀來感到輕浮,後來細細咀嚼推估也許作者的文筆原本就比較偏向輕快,只是稍微拿捏不穩或讀者念頭一轉,觀感便有可能從清新躍進噁心。

本篇的題材位於校園,頗為清新,不過也有評審指出男性幻想太重。內文描述一名造成女友懷孕的國中生,為求籌備女友的墮胎費,鋌而走險地偷班費。

原以為作者將第一個世界末日設定於1999年,但其實滿可惜的,因為除了2012的末日說鬧得沸沸揚揚,1999年的末日說也挺有名的,也許是想要建立前後12月20日皆為週四的世界末日時間巧合,因此前後的時間點相差十一年,從文字判斷,加上對照年曆的結果,確定是2001年無誤。

很明顯作者有意挑戰敘述性詭計,藉由0接到1時,讓讀者誤以為小雯就是「曾憶雯」,並且在小說結束之後又再度回歸0,再使讀者恍然大悟這邊安排的重點不僅是敘述性詭計中的人物錯判(若是誤判小雯為「許雯婷」,也可再驚嚇讀者一回),另外也包含時間的誤導,小說氛圍再從冷冽轉為溫馨,然而因為書末收錄評審感言,所以作者計畫想必被打壞了。解決方案是微修一開始0的內容即可。

偷班費的詭計,可行度肯定是不高的,甚至因為沒有釣魚線而改成毛線,簡直是太過搞笑,不過如果國中生想出太過氣勢磅礡的計畫,又太不切實際,因此這樣異想天開卻粗糙的計畫反而適得其所,缺失是重建真相的推理層面太過理所當然,揣度成份居多。

從文字表現、文章架構和情節比重來看,這篇於四篇中表現最為平穩;其他篇多少有字體或標點符號的錯漏問題,很顯然,這是作者前後校稿多次才遞交出來的成品吧。


四維宗〈倒帶謀殺以及連還殺人魔的困擾〉──

讀過〈她的左眼所沒看見的謀殺〉,很難不對作者之後的新作產生好奇。

明明很血腥,讀來卻異常歡樂。本作是敘述模式很特別的一篇小品,由終章往前回推,雖是犯罪小說,卻又同時擁有倒敘推理的味道。描寫在遊樂園工作的雙胞胎姊妹是一對殺人魔,而她們某日輕易處理掉一個穿紅外套的小弟,卻好似不如表面單純。

為了製造懸疑感,並逐一揭露新的訊息,小說內文以倒退的形式往前回溯,因此每至新章節皆有新的驚喜,但閱讀起來卻稍嫌不順暢。反而遵從評審冬陽的行徑,把小說「從尾到頭」閱讀一遍,能銜接一些段落間不清楚之處,對於細節也更加了解,如兄弟的收藏喜好和性格差異。這樣反覆閱讀的話,它彷彿就能成為一篇永不結束的循環小說。

撲克牌的魔術手法置於小說中央,但沒有多加解釋,確實不好理解它對案件是有提示作用的。不知道這對姊妹成為殺人魔的原因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還是單純是快樂犯?既然都已經從終章回推至第一章,那麼再加個序曲或楔子補足這部分便更完整了。


近幾年決選作風格各異,各有千秋,然而今年經由評審們層層篩選以後,倒是意外齊整地偏向同一類型:以內容來談,或許可以歸屬為「犯罪」類型,飄散懸疑的氣氛;而在推理小說當中,四篇均採納小巧的謎團和詭計,和一些華麗炫爛的設計相比,顯得日常又單純,如消防員的救火行動和遊樂園員工的工作內容都屬於職場的日常,而研究生和國中生的生活則屬於學生的日常。

徵文獎作品不免會和前後屆數相比擬,而這幾位作者的作品同樣不免會受到評審和讀者的嚴苛檢驗,不過基本上有入圍就表示是正面的肯定,此四篇作品有能耐殺出重圍進入決選,絕不是憨人所想的那樣簡單,而評審自然也不是憨人所想像的那樣好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CNU MYSTERY  的頭像
    NCNU MYSTERY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推理研究社

    NCNU MYST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