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中田秀夫《算計:七日死亡遊戲》
演員:藤原龍也、綾瀨遙、石原里美、阿部力、平山綾
撰寫:余小芳/kingdom
這是一部讓人不知道該怎麼下筆的電影,絕對無法稱之為好看,而網路上的評語多為負面,有的甚至把每個角色和環節拿出來大力鞭撻。
電影是否要忠於原著,中間的權衡相當困難,不過讀者跟觀者依然是殘酷的,通常會將兩者拿出來品頭論足一番。喔,對了,《模仿犯》電影也把犯人的角色塑造設定成極惡,陳述過簡而無法如同原著揪心。
首先是飾演結城的藤原龍也,老實說,長相也許是不能亂挑剔的,不過看著他複雜又掙扎的表情,我實在很想打他,「又沒怎樣,你幹嘛那個臉?而且是你自己要來參加的,激動個什麼」。我還滿喜歡原著裡的結城,但在電影裡頭……「誰說你的臉可以掙扎」(打)、「誰說你的臉可以掙扎」(再打),電影的結城和個人想像有很大出入。
藤原龍也內心的獨白:我長這樣也錯了嗎?
先講一下故事設定好了。
十對男女由於想要賺取超高報酬而投入兼差工作,工作地點位於「暗鬼館」這幢神秘建築物內。原著是設定為十二人,不過電影時間有限,不如小說有足以大書特書的篇幅,刪減人物這點無可厚非。
雖說是工作,實際上是讓大家進入一場為期七天的心理實驗遊戲,餐桌上也擺著人偶,讓觀者感受到對於《一個都不留》致敬的意味。規則是解決裡頭發生的事件;事件發生以後,通過合理推斷揪出犯人,犯人會因此被監禁,偵探也會因此被加薪。七日之後依照每個人的表現給予薪資。
夜間回寢時間有限制,機器人於走廊上巡邏,若經警告仍不立即回寢,將接受嚴厲的懲罰,不過每間房間都沒有門鎖,當事件發生後,每個人的心理壓力會更大,氣氛亦更加詭異。記得原著內有強調地毯吸音力很強,因此有人進門也無法察覺,電影似乎沒有特別提起?至少我在原著中相當恐懼黑夜降臨,但電影初始仍有些懸疑氣氛,不過爾後也隨著天數的增加而越來越泰然自若。原本期待電影可以把結城和綾瀨遙飾演的須和名祥子的微妙關係表現出來,但是電影表現手法十分大喇喇,沒有曖昧就直接來了,也不會讓人對於老是不聲不響出現在結城床邊的須和名感到害怕。
北大路欣也飾演的安東大概是最讓人舒服的角色,公司倒閉後酗酒,結城和他在這場遊戲中的情誼還不錯。讓我最驚豔的是石原里美飾演的冷豔美女,老實說,個人觀影前很少注意演員名單,總是在劇中巧遇才驚叫連連,但她卻是在事後查電影資料時才發現她名列其中。對我而言,她在日劇《水男孩Ⅱ》中不過就是個臉膨膨的單純高中生,不過在本齣的模樣卻讓人感嘆女大十八變,扮相完全脫胎換骨。
啊,我講起一些和劇情不相關的事情了。
面對未知的不安,每個參與者房間內都擁有一樣武器和說明死法的紙片,這點除了致敬味道濃稠,也頗具《大逃殺》的樂趣,不過由於參與者擔心自己的防禦力被在場的犯人得知,因此只能等待劇情的推展才能慢慢得知每個人握有的武器。
其實如果拿捏得當,本劇即使不以嚴密推理的方式推出,依然有機會以懸疑感取勝。只是電影中的三腳貓推理連觀者也能輕易指出,原本還有點懸疑氣氛,隨著粗糙的情節、多數決暴力和每個角色宛若玩起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你說話或你有動作,我就站旁邊看你演,實在很難融入其中。
這齣戲最成功的地方大概是機器人,而房間、餐桌等場景分別拍攝,著實看不出整體建築物的樣貌。不知道劇本是否真有這麼平淡?也許作者米澤穗信看完電影也會奪門而出吧。
(以下涉及劇情雷,未觀者勿入)
須和名祥子將結城的武器撤換成槍,原本以為會被栽贓成為殺害西野的犯人,然而卻未造成任何影響。她扮演催化遊戲刺激度的魔王角色,最後對結城問題的笑而不答,我實在很想把編劇拖出來打一頓,這種留白沒有加分效果啊。
再來須和名祥子出了暗鬼館,車子便把她載走了。喂,你們怎麼確定參賽者可以走出去啊?怎麼可以這麼不負責任呢?好歹也要載人家出去啊。安東假死後,和結城一起帥氣地走路。本來想說結城這麼痛恨遊戲,還提了那包鈔票,真是令人不齒,沒想到好不容易拿到了錢,卻又自以為帥氣地朝身後一丟。欸,你知不知道這比一開始沒有拿錢更糟糕啊,讓人懷疑是不是鈔票太重不想拿了啊混蛋,不然你把錢給安東大叔讓他東山再起也好啊,你知不知道這樣安東就拉不下臉去撿了啊笨蛋。
哼。(用鼻孔出氣)